微信扫一扫关注

法商研究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1120398

热点问题

  • 论信访处理行为的可复议性——基于《信访条例》有关规定所展开的解释

    章剑生;

    认定信访处理行为可复议性的要件是存在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且该具体行政行为有可决定性。信访类型可以分为批评、建议式信访和行政救济式信访。信访处理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救济式信访所作出的一种处理。信访处理行为可以分为首次处理行为和第二次处理行为;第二次处理行为又可以分为重复处理行为和改变处理行为。首次处理行为、改变处理行为和撤销处理行为符合可复议性的认定要件。不履行信访处理法定职责的行为具有可复议性。当信访救济与行政复议救济发生竞合时,行政复议救济应当优先适用。

    2011年06期 v.28;No.146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外籍伤亡乘客的赔偿为视角

    霍政欣;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外籍伤亡乘客的赔偿问题暴露出我国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4条——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侵权行为地含义不明、缺乏经常居所地的认定标准、允许当事人事后选择法律的实际效用微小。相比较而言,此次事故中的外籍伤亡乘客之本国——美国或意大利——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规则却能为当事人提供明确或合理的保护。基于此,我们不仅要在具体案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4条的规定作出明确、合理的解释,而且应当尽快出台新的司法解释明确侵权行为地的定义和经常居所地的认定标准,将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限定于与合同有关的侵权之债领域。

    2011年06期 v.28;No.146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中美双反措施案”中的“公共机构”认定问题研究

    廖诗评;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频繁对中国出口产品同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中美双反措施案"中,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综合运用多种条约解释方法,否决了美国和专家组仅根据中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而将其视为"公共机构"的做法,继而否定了美国将中国国有企业向涉案企业提供原材料的行为认定为构成《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第1条意义上的补贴并征收反补贴税的做法。中美双方关于"公共机构"的争论实际上是自由竞争经济理念与计划经济体制冲突的体现。因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认为公共机构的范围和特性因其所属国家不同而不同,也因具体案件的案情而异,且维持了专家组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界定为"公共机构"的裁定,故中国应当及时就涉案法律或法规以及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规划和各级政府相关文件进行修正,以避免再次被有关国家以"公共机构"为由而发起的反补贴措施。

    2011年06期 v.28;No.146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新视野

  • 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的合法性研究

    熊琦;

    以著作权许可合同禁止反向工程的实施和兼容软件的使用,已成为软件产业通行的商业策略。作为一种私人主导的权利配置方式,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虽然导致使用者承担了超出著作权法范围的义务,并引起了意定权利与法定权利的冲突,却有助于降低软件利用的交易成本,弥补著作权法对功能性作品保护的不足,并激励权利人选择能够发挥软件最大效用的商业模式。因而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应允许权利人以著作权许可合同实现私人造法,但在软件构成垄断且合同条款具有阻止其他软件进入市场的效果时,需引入反垄断法进行干预。

    2011年06期 v.28;No.146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论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责任属性——兼论预防性法律责任的生成

    李友根;

    我国现有产品召回制度的相关规定表明,将召回作为一种法定义务来理解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召回制度是因应现代社会需要而建立的,并非是传统理论和制度推演的产物。着眼于现代风险社会的特点,在传统的补偿性法律责任和惩罚性法律责任之外,确立预防性法律责任既符合现实需要,也是对法律责任体系的充实和深化。产品召回制度应当作为一种预防性法律责任来理解和完善。

    2011年06期 v.28;No.146 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反垄断法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实现路径

    丁茂中;

    理论研究和各国实践表明,反垄断法客观上具有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功能。但是,此项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特定的实现路径。也就是说,政府必须采取以下至少一种做法方可对企业规模化经营产生相应的促进效果:优化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放宽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强化禁止垄断协议制度。政府在特定的实现路径下采取的做法不同,反垄断法对企业规模化经营所产生的促进效果就有所不同。

    2011年06期 v.28;No.146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法学争鸣

  • 适用范围视角下民事责任能力之反思——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

    杨代雄;

    一方面,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侵权责任;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侵权责任都适用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应以责任的发生原因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等为界定标准,而应以归责原则为界定标准,即仅适用于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不适用于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能力在本质上是过错能力,是致害人的行为构成过错行为的法律前提,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是过错责任原则的"配套设施"。我国现行法中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加以完善。

    2011年06期 v.28;No.146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保险立法之反思与前瞻——为纪念中国保险法制百年而作

    樊启荣;

    中国保险法制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但仍滞后于保险业的发展;修法仍然是未来中国保险法制发展的大趋势。如何修法,在廓清对现行法律是进行大修大改还是小修小改这个首要问题后,在认识上尚有"四大关系"问题值得反思:保险合同法与保险业监理法,究竟是"合"还是"分"?"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之"二分法",是坚守还是扬弃?保险合同所保障之对象,究竟是投保人还是被保险人?海上保险合同法与陆上保险合同法,是"分"还是"统"?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保险法的修订应按下列思路进行:突破现有法律框架之约束,进行大修小改;放弃现行的"保险合同法"与"保险业监理法"之"合并立法"模式,采两法分立体制;放弃"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之传统"二分法",代之以"损失填补保险合同"与"定额给付保险合同"之现代"二分法";在保险合同所保障之对象上,确立"被保险人为保险合同之保障对象"的观念;将海上保险合同法置于"保险法"中,促进保险合同法从形式到实质的统一。

    2011年06期 v.28;No.146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信托受益人权利的性质:对人权抑或对物权

    陈雪萍;

    信托受益人权利的性质究竟是对人权还是对物权,是信托法上颇具争议的问题。厘清信托受益人权利的性质有助于我国信托立法将受益人权利纳入到物权法的保护范畴中,从而对确立受益人权利更有效的保护机制和受益人权利有效行使的方式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信托受益人权利物权保护机制之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赋予信托受益人对信托财产的追及权;(2)赋予信托受益人对信托财产的优先权;(3)赋予信托受益人对信托财产替代物之权利。

    2011年06期 v.28;No.146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自认撤销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霍海红;

    自认制度的建立基础在于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自认撤销规则的设立宗旨在于对自认"意思瑕疵"的确认和纠正。我国现行自认撤销规则表面上兼顾了"意思"和"真实",实质上却是对"真实"和"效率"的偏爱,这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以"意思"为中心建构规则的一般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现行规则一方面产生了对相对人欺诈和胁迫的激励,客观上承认了"可因违法而得利";另一方面使自认人的受害处境"雪上加霜",给人以"法律不救济反而苛责"的印象。我国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以"意思"为起点和主线、区分错误与欺诈、胁迫等"意思瑕疵"的不同样态、兼顾"意思"和"真实",重构我国自认撤销规则。

    2011年06期 v.28;No.146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论合同类型的认定

    宁红丽;

    与概念式思维"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同,类型式思维主张对事物作"或多或少"的弹性认定,从而对生活事实保持广泛的开放性。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典中典型合同是类型式思维的产物,各合同类型的区分是流动式的,存在着大量的过渡形态。合同类型认定具有减轻法官的思维负担、维护私法安定性、促进合同类型创新、强化合同立法的体系性和科学性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法官在对具体交易作类型认定时,不能简单机械地将之纳入某典型合同名下,而是应该通过探求当事人真意、进行整体评价、衡量经济效率等进行适当认定。在此项作业中,认定不足或过度认定都可能危害私法自治,因此理当慎重。

    2011年06期 v.28;No.146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论投资条约中的国际最低待遇标准

    刘笋;

    从国际投资法的角度看,国际最低待遇标准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引发南北争议的歧视性概念发展为可以对其含义和范畴作出理性化限定的概念。国际最低待遇标准有助于减缓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庭扩张解释公平公正待遇标准给东道国带来的诉累及心理恐慌,同时又不会将投资者待遇标准降至暴行、恶意、故意漠视的底线。作为具备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双重大国身份的我国,可以在未来的投资条约实践中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审慎而积极地引入国际最低待遇标准条款,以服务于继续保持开放的投资政策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双重目标。

    2011年06期 v.28;No.146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反假冒贸易协定》的知识产权执法规则研究

    杨鸿;

    在当前国际贸易的制度安排中,知识产权执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反假冒贸易协定》便是这一问题的最新实践。可以预见,《反假冒贸易协定》在民事措施、边境措施、刑事措施、数字环境下的专门执法措施等方面超《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标准的执法规则,将使我国在未来的知识产权谈判中面临更大的压力,也可能给我国企业带来消极影响。我国应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体制中主张《反假冒贸易协定》违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则,并在谈判等方面准备好应对策略。

    2011年06期 v.28;No.146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司法实践

  • 量刑技术探究

    田鹏辉;

    在现有的立法、司法制度和诉讼机制框架内,要想回应现实社会的司法需求,实现可接受性司法目标,促进量刑的规范化,法官应灵活运用融通、变通、沟通等量刑技术。在运用融通技术时,应坚持司法逻辑与政治逻辑相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整体公正与个别公正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将公共政策、地方性知识等元素技术性地融入裁判之中。在运用沟通技术时,无论是在诉讼程序之内还是在诉讼程序之外,法官都应注重与被告人、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的沟通,力争使量刑结论获得诉讼参与人等的尊重与认同。

    2011年06期 v.28;No.146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对向犯若干问题研究

    钱叶六;

    对向犯是指以存在两人以上的对向性参与行为为要件的必要共犯形态。在两面对向犯的场合,双方的参与人构成必要共同犯罪的正犯,应直接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双方的参与人定罪处刑,无需适用刑法总则关于主、从犯的规定。在片面对向犯的场合,只处罚一方的参与行为是立法者的意思,而不处罚一方的参与行为只要尚未超出"最低必要参与程度",没有创设或者提高法不允许的风险,就不能认定为受处罚一方的共犯;反之,其行为就属于可处罚的参与行为,成立受处罚一方的共犯。在第三人参与、协力片面对向犯的场合,其可罚性之有无取决于被协力一方的行为是否可罚;在第三人参与、协力两面对向犯的场合,应依具体情形作不同的处理。

    2011年06期 v.28;No.146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4 ] |[阅读次数:0 ]

外国法制借鉴

  • 德国法上统治与行政功能区分的公法意义及启示

    钱宁峰;

    与西方几乎所有宪政国家公法理论所普遍存在的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三权分立不同,德国公法理论中存在着另一种分权,即统治与行政的功能区分。统治与行政功能区分的公法意义在于有助于理解宪法中的执行概念、反思传统的权力分立观念以及摆正政治与法之间的关系。同时,统治与行政的功能区分是德国宪法思想的产物,其对世界各国公法理论乃至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公法理论有必要引入统治与行政功能区分的做法,以便重新思考我国公法理论中的国家权力划分问题、国家问题以及对行政功能的理解问题。

    2011年06期 v.28;No.146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基于对德国法和日本法的分析

    陈华彬;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剥夺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上的一项特殊制度,系现代各国和地区区分所有权法中对违反义务的业主采取的最为严厉的制裁措施。其中,德国法、日本法对实行此制度的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定有明文,并有案例的累积和类型化的实践。当业主严重违反所负义务而无其他方法排除因违反义务所造成的障碍(或侵害)时,其他业主全体得经由业主大会的多数决决议而提请法院作出拍卖严重违反义务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尽管未认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但现今的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实践已产生了对此制度的需求,同时鉴于比较法经验的可借鉴性,未来立法或修法宜明文认可此制度。至于我国认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剥夺的根据和界限,为保证严谨性和科学性,应理解为与德国、日本学界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剥夺的根据和界限的考量相同。

    2011年06期 v.28;No.146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9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评论、综述

  • 第十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

    焦海涛;

    <正>2011年10月15-16日,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经济法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完善"。现综述如下。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理论深化(一)经济法的理论现状胡改蓉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发表的经济法论文进行了详细梳理,认为2011年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不断趋于深入,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深度契合;张士元则用"深化的共识、多彩的个

    2011年06期 v.28;No.146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要启事

    <正>《法商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学术性理论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法律院系师生、法律工作者和法学爱好者等人士赐稿。《法商研究》坚持以质取文,尤其欢迎选题新颖、见解独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语言规范且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法学学术论文,推介新知、综述研究成果、评论学术界研究现状的评述性文章,立足社会实际、反映法治实践问题、引导学术界研究方向的调研类成果。为全面深入地反映法学研究中的新观

    2011年06期 v.28;No.14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商研究》征订启事

    <正>《法商研究》为双月刊,大16开本,逢单月15日出版,每期版面160页,每册定价18.00元,全年定价108.00元;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0393;国内统一刊号:CN42-1664/D;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代号:BM6084;国内发行:武汉市邮政局;邮发代号:38-43。由于《法商研究》已委托邮政局独家办理发行业务,欲订购者可到全国各地邮政局(所)订阅。编辑部

    2011年06期 v.28;No.146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商研究》2011年总目录

    <正>~~

    2011年06期 v.28;No.146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