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

法商研究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1119670

新视野

  • 论劳动关系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钱叶芳;

    劳动关系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劳动者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构建劳动关系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作用重大且任务艰巨。构建劳动劳动关系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先研究劳动关系稳定的法律含义、范围、岗位稳定还是收入稳定、有期限稳定还是无期限稳定这几个重要的法律问题。而构建劳动关系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则是该体系可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微观稳定和宏观稳定的表现、产出则是劳动关系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两大基本内容。

    2010年04期 v.27;No.138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问责规范的非法治化现象——基于2002-2009年问责规范文本的实证分析

    周安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制定了200多部问责规范,其规模在2008年达到高峰。这些数量庞大的问责规范,无论是在规范的层级、颁布的机构与规范的名称方面,还是在问责事项和问责对象方面,都普遍存在诸多不统一,甚至矛盾与冲突之处,这反映实践中存在一种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选择性规范的现象。这种规范上的选择性又进一步加剧了实践中本已普遍存在的选择性问责倾向,从而导致问责的法制化与法治化之间发生严重的张力。

    2010年04期 v.27;No.138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董事证券虚假陈述职务侵权责任制度的重构——以公司治理为视角

    孙光焰;

    在董事证券虚假陈述职务侵权时,董事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学界关于董事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有越权行为无效理论、公司独立人格理论与公司代表理论、现代雇主责任理论与公共政策考量理论等。董事证券虚假陈述职务侵权责任的类型包括因连带侵权行为产生的连带责任、因连带保证及共同保证产生的连带责任和因不真正连带侵权产生的连带责任。我国现行董事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责任制度的安排一般都止于责任的认定,忽视或漠视责任的具体分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构。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这种重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新分配和排定董事、提名人股东及公司之间的赔偿责任及顺位;(2)明确规定各董事之间、各提名人股东之间的连带责任及各自应承担的赔偿份额;(3)创设公权处罚执行回补私权救济的制度;(4)注重与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协调。

    2010年04期 v.27;No.138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0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

  • 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之研究——以“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为视角

    刘瑛;

    公共道德例外作为GATT第20条所有例外项目中的第一项,体现了WTO成员在倡导和追求自由贸易的同时对于其历史、文化、社会、伦理等观念所体现的核心价值的维护。在文化贸易中,一国文化产品所体现的价值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公共道德观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形之下,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应当如何适用才能达到自由贸易与维护WTO成员公共道德的平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进口大国,若要在相关的文化贸易争端中成功利用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就应当在立法上和诉讼举证程序上作出努力。

    2010年04期 v.27;No.138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WTO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之解释问题研究——以“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为例

    王衡;

    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的解释是WTO服务贸易争端中的难点问题,也是"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的重点问题。目前,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的解释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对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进行解释时,不仅应当考虑WTO各成员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的特性,还应体现成员的公共政策考量,以促进WTO法的健康发展。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的解释问题不仅是WTO成员在服务贸易争端个案中成败的关键,而且也给WTO成员的国内立法、应诉策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WTO成员在WTO服务贸易谈判中应具有高度的前瞻意识。

    2010年04期 v.27;No.138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WTO体制下文化政策措施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的思考

    陈卫东;石静霞;

    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WTO成员对于是否应在WTO体制中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问题持不同态度。WTO现行规则中并不存在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条款。在"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虽然回避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是否具有特殊性的问题,但通过否定中国关于产品分类问题和援引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主张而进一步否定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具有特殊性和可能享有的文化例外待遇。可见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在WTO现行规则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经过适当的法律协调和相关成员的长期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化产品在WTO体制中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

    2010年04期 v.27;No.138 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0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法学争鸣

  • 论“基于公益考量”的确认违法判决——以行政拆迁为例

    郑春燕;

    学界与实务界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8条规定的"基于公益考量"的确认违法判决存在诸多误区:从法律适用来看,"公益"的泛滥与"重大损失"的缩水,为以公益之名行私益之实提供了可能;对"补救措施"的理解偏差导致对违法行政行为能否治愈的忽视,并引发连续性行政行为的确认违法之困难。就制度设计而言,"基于公益考量"的确认违法判决与域外的确认违法判决或情况判决均有差异,而制度借鉴的缺位则是引发法律适用错误的根本原因。在司法解释未做修改的前提之下,将"补救措施"拟制为判决的条件,并扩张"损害赔偿"的"损失补偿"面向,可以为私益开拓替代性救济之路。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仍在于慎待"基于公益考量"的确认违法判决。

    2010年04期 v.27;No.138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反思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的功能定位

    陈伟;

    人身危险性能否在定罪机制中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人们对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功能的定位,而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的根据之一,可以使其与社会危害性一起对定罪机制起到双层限制作用。由于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定罪机制中发挥的是实质评判的功能,因此其在定罪机制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所体现的不是其积极的入罪功能,而是其消极的出罪功能。

    2010年04期 v.27;No.138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经营者义务:对谁负担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的社会法理路

    赵红梅;

    消费者保护法为向弱势消费者提供倾斜性特殊保护,通常对强势经营者课加特殊法定义务。然而,此经营者义务并非仅是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体或对国家(行政机关)负担的义务,更主要的是经营者对消费者集体负担的义务。也就是说,通过消费者个体民事维权或国家行政执法都难以真正迫使经营者忠实履行法定义务,从而形成对消费者普遍性也即实质性的法律保护。因此,建构消费者集体维权的社会法机制甚为重要。

    2010年04期 v.27;No.138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论我国制定统一行政程序法典的法制基础——基于现行法律规范体系之分析

    应松年;王敬波;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行政程序"为标题的法律规范,在行政程序立法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这部全面规范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文本,对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执法、特别行政行为与应急、行政听证、行政公开、行政监督、责任追究等行政行为的程序都作了规定。以这部法规中关于程序制度的12个关键词为线索来分析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化成熟程度,可以发现:我国行政程序法制水平已经比较高,尤其是体现在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层面上;行政程序的法制化在全国范围内明显呈现出对国家法律和国务院相关决定加以贯彻落实的"回应型"立法的特征。种种迹象表明,行政程序立法已经完成"先地方后中央"的试验阶段,已经充分具备制定全国统一行政程序法典的法制基础。

    2010年04期 v.27;No.138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物权客体代位主义研究

    刘正峰;

    大陆法系民法恪守的物权客体原物主义严重阻碍着公平正义在财产侵占、贪腐等领域的实现,也严重阻碍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信托制度的移植及本土化。相对于物权客体原物主义,物权客体代位主义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大陆法系民法因此自罗马法时代就不断突破物权客体原物主义的束缚,在部分社会关系领域实行物权客体代位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亦采取了物权客体代位主义,只是对其适用范围仅作了比较有限的规定。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物权客体代位主义的移植既有必要性亦有可行性,我国有关立法完全可以进行作全面移植。

    2010年04期 v.27;No.138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限制

    李扬;

    合理使用等现有的事先限制知识产权请求权的方法虽然各有适用的领域,但也存在各自的缺陷,无法解决侵害行为发生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限制问题。在侵害行为发生后,由于知识产权对他人自由的妨碍、单个知识产权效率难以确定以及使公共利益受损等原因,知识产权人不能行使停止侵害请求权,而只能由侵害行为人通过支付使用费的方式进行补偿。然而,知识产权请求权的限制毕竟是例外情形,因此,立法上有必要明确规定不能行使知识产权请求权的特别情形。

    2010年04期 v.27;No.138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法商研究》征订启事

    <正>《法商研究》为双月刊,大16开本,逢单月15日出版,每期版面160页,每册定价18.00元,全年定价108.00元;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0393;国内统一刊号:CN 42-1664/D;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

    2010年04期 v.27;No.138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著作权语境下的获取权

    彭学龙;

    在著作权语境下,获取权一直处于事实上的核心地位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根据传统理论,获取权系专属于作品使用者的权利。实际上,著作权的每一权项既代表着著作权人获得收益的途径,同时又意味着社会公众获取作品的渠道。建立在技术措施基础上的获取权不过是广义获取权在数字领域的反映。它既能有效保障著作权人在数字市场上的利益,又可切实满足社会公众获取作品的需求,充分体现了著作权法一贯追求的平衡精神。

    2010年04期 v.27;No.138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前置性问题和核心规则体系研究——基于“中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思路

    叶姗;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修订涉及诸多疑难问题,而基于预算法治理念、"中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思路,必须首先解决预算级次过多、财政年度开始后预算案尚未生效、各级收支平衡难以实现等前置性问题;就核心规则体系的完善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修订必须着力于在立法机关与政府之间均衡分配预算权,合理安排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决算程序,并规范设置预算法律责任。

    2010年04期 v.27;No.138 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司法实践

  •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彭文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所作的立法解释因存在诸多缺陷而不适应我国当前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需要。要划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单位犯罪的界线,必须根据组织从事的犯罪活动是否具有长期性、是否具有暴力化倾向、参加犯罪活动的成员范围、犯罪活动的危害范围的大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完善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罚措施应从加大法定刑的幅度、提高法定最高刑、增设财产刑、规定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细化资格刑的配置、对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从重处罚、对涉黑犯罪增设特别的刑罚裁量与执行制度等方面着手。

    2010年04期 v.27;No.138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

    张红;

    死者人格利益由不保护到保护,为20世纪各国和地区法制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维护人性尊严与尊重社会风俗,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理应纳入法律保护。但是,由于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本无法律明文规定,因此此项保护任务须由法官造法来完成。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在"直接说"与"混合说"之间摇摆不定,其说理也存在矛盾、含混之处。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处理此问题的经验值得借鉴。就我国现行法体系及法院立场保持前后一贯与稳定的法治要求而言,我国法院的应然立场是在坚持"间接说"的前提下加以发展。这就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在面对法律漏洞时应通过个案裁判来加以填补,实现法的续造。

    2010年04期 v.27;No.138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4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8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我国永佃权融资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

    左平良;

    永佃权融资制度发端于北宋时期,明清两代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至清末始出现衰败的迹象。永佃权融资制度的表现形式包括永佃权典卖、抵押等契约、习惯与国家法。永佃权融资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衰败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其成败得失对当代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立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0年04期 v.27;No.138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重要启事

    <正>《法商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学术性理论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法律院系师生、法律工作者和法学爱好者等人士赐稿。

    2010年04期 v.27;No.13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