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健;
群体性表达事件是指多人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表达共同意愿,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治理群体性表达事件,需要具备法律和权利的思维。对集会游行示威权利施加过度的限制,导致群体利益要求不能顺畅表达或者群体表达行为处于非法的状态,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稳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集会游行示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风险或较多的不可控因素。法律制度既需要保障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也要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在两方面把握好平衡。现行法律制度对集会游行示威权利限制过严而保障不足,应对之作出一定的调整,在使它作为一个有力的社会控制机制的同时,提升它作为有效的怨恨释放和利益表达机制的功能。
2010年03期 v.27;No.13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王健;
反垄断私人诉讼虽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案件类型单一、成功率不高、损害赔偿的象征性等诸多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必须树立反垄断私人诉讼优先理念,同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采全面促进为主、适当金钱激励为辅的模式。在落实具体的推进措施时,不应该照搬民法、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和规定来设计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而应充分考虑反垄断法的特殊性,在扩大原告范围、激励私人诉讼、增强私人诉讼成功可能性、促进更为全面的私人诉讼、提高私人诉讼的信心和决心、减轻私人诉讼的风险等六个方面作出适应性的制度安排。
2010年03期 v.27;No.137 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5 ] |[阅读次数:0 ] - 黄志雄;
相比以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实践主要是围绕产品市场准入问题的争议,"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围绕资源出口限制问题展开的一场资源获取的"攻防战",体现了全球经济的竞争方式由"市场准入"到"资源获取"的转变。这场"攻防战"不仅提出了出口限制措施在世界贸易组织法上之地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与资源出口限制措施的关系以及新加入成员"超世界贸易组织义务"的解释等一系列在世界贸易组织法上尚待澄清的问题,而且对国际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2010年03期 v.27;No.137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朱应平;
我国现行立法、行政和司法尚未完全解决行政机关内部准备性行为的信息公开问题。外国成功的经验是,通过立法明确将其作为豁免公开的信息范围,同时在立法上予以相应的限制;通过行政和司法案例及判例予以具体限制,使得此类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全部或部分公开。我国应当通过在立法上明确将此类信息纳入豁免公开的信息范围、行政机关逐步建立类型化的行政信息豁免公开案例以及法院加强对此类信息公开的指导和解释等措施,来完善此类信息的公开制度。
2010年03期 v.27;No.137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石经海;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主要包括基本表述、派生规定和"法"的外延三项基本内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既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暗合之处,也存在一些重大的差异。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在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时并不需要保留这些差异。为了实现我国刑法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规定的对接,我国应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
2010年03期 v.27;No.137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栩生;
城市地下空间权是对土地立体利用的产物,表现为立体权利的集合。各国和地区相关立法对城市地下空间权的规定主要形成了三种立法模式。就权利支配范围而言,城市地下空间权仅涵盖特定的地下深层,而不包含作为地表权附属的地下深限。在公示方法上,城市地下空间权的存在及变动除遵循一般登记法理外,还应采用三维登记法,以特定基点作为空间高程测算的基准。我国应区分不同的分层利用需求,通过有偿出让或划拨方式将空间权让渡给他人,并允许权利人在空间内再行创设空间权和有条件转让地下空间权。城市地下空间权基本规则在框架上应由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两部分所构成。
2010年03期 v.27;No.137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0 ] - 彭真明;方妙;
2005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增强了股东知情权保障与救济的可操作性。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并非尽善尽美。就股东知情权中的股东查阅权而言,行使查阅权须受三个方面的限制:不应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应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不应损害公共利益。考虑到我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因素,我国股东查阅权制度的完善应以引入英国的检查人制度为主,即建立公司检查人制度。既对大股东权利进行限制,又对中小股东的查阅权予以保障,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具体制度,以限制与保障股东查阅权。
2010年03期 v.27;No.137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5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2 ] |[阅读次数:0 ] - 刘水林;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保障农民的权益。国内外经验证明,以组织的形式保障农民权益是农民权益保护的最佳选择。而目前,因对农民组织的社会功能存在错误认识,我国有关农民组织的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导致农民组织的形式单一、功能不完善、组织性保护有限等。因此,要发挥组织性保护的核心作用,就需要转变观念、制定农会法、修改与合作社有关的法律,从而实现对农民各项权益的全面保护。
2010年03期 v.27;No.137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焱白;
劳动基准法虽具公法性质,但亦属于公私法交融的第三法域,其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而权利(力)主体则有劳动者和国家。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义务时,劳动者实体权利的救济程序则有劳动监察程序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这两种救济程序存在一定的重合,而这种重合导致了程序冲突,需要在立法上进行协调。
2010年03期 v.27;No.137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