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敏;
民间文学艺术是特定民族或者世代居住于同一地域的特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劳动中不断创作、积累而产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亟须对其进行法律保护。其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是该领域当今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版权保护和特殊权利保护两种主要法律保护模式的客观比较可见,其间并不存在根本差异,仅有具体保护路径之别。民间文学艺术在保护客体、保护目的、保护方式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版权客体具有较大差异,特殊权利保护模式能够更为充分地体现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需求,为较优选择。此外,在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制度中应当融入公法性质的保护手段,并整合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其他保护方式,以求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全面保护。
2007年04期 No.120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9 ] |[阅读次数:0 ] - 王先林;
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反垄断法的基本实体制度之一,属于结构性行为规制,典型地体现了反垄断法的特点。在这一制度中,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是前提,其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份额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对这种地位加以滥用才是违法的,因此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确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包括剥削性滥用和排他性滥用。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应采取"合理原则",被指控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企业可以对有关指控进行抗辩。2006年6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第三章对相关问题的规定基本上是合适的,但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007年04期 No.120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0 ] - 叶卫平;
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虽然都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但两者干预经济的深度、广度及基本理念都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会对反垄断法的实施产生不同的效用。我国目前过于扩张的产业政策不仅延缓了反垄断立法进程,而且势必影响未来反垄断法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为避免反垄断法的边缘化,必须寻找与我国反垄断法相匹配的产业政策,必须妥善界定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在国家法与政策体系中各自的作用范围以及两者的主次关系。
2007年04期 No.120 18-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徐国栋;
从民法学总论与民法总则的互动关系可以看出,并非近代德国学者创立了民法学总论,早在古罗马法学家著作中就存在民法学总论的理论。这种总论在德国法族国家发展成了民法典上的总则,在拉丁法族国家发展成了民法典上的序题。这两种现代的民法总则模式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德国式的总则越来越民法化,拉丁式的序题越来越跨部门法化。这也说明了德国式的民法总则是对罗马法蓝本的发展。
2007年04期 No.12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燕强;
票据法赋予票据关系以无因性,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票据信用功效发挥的前提。但是,票据关系无因性一旦被用作割断与票据基础关系联系的手段,或遮盖无实质性权利存在的地位及达到其他非法目的时,将导致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失衡和社会利益受损。而票据关系有因性又会破坏票据的交易安全,严重影响票据信用,而且使票据效力及其基础异化。有鉴于此,为保障票据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和法律正义价值的实现,并且达致票据流通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和谐,应从一开始就在绝对维护票据关系无因性的制度中,注入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之要素。
2007年04期 No.120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璇;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为了解决以实行既遂犯为中心的犯罪构成观所引发的犯罪构成内涵狭窄性与犯罪形态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而构建的。但是,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前提预设缺乏根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歪曲了刑法学的一些基本范畴、给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增添了新的困惑等诸多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废除以实行既遂犯为标本的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
2007年04期 No.120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王秀哲;
我国目前的堕胎规制是为了调控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而针对计划内中期怀孕堕胎采取的强行禁止措施。由于忽略了堕胎规制中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堕胎自由权与胎儿潜在生命权的价值选择,这些规制堕胎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矛盾和冲突。从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出发,我国的堕胎规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基本人权;堕胎规制的权限设定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通过制定统一的晚期堕胎禁止法,协调堕胎规制与计划生育人口控制的关系;采取多样化手段规制堕胎。
2007年04期 No.120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刘长秋;
生命科技法是引导和规范生命科技活动的行政管理法,以保障生命科技活动的健康发展为目标。面对现代生命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安全与利益的不确定性,生命科技法应当确立如下立法理念:在谨慎权衡生命科技效用的基础上确定各项生命科技活动的风险性;对于那些风险性难于确定的生命科技活动,应当假设这类活动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风险,然而再依据这种"假定"去创设相应的防范制度。生命科技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立法、超前立法及谨慎立法三项基本立法原则。
2007年04期 No.12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文静;
信息作为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和获得的高成本性等特点,这使得政府向社会提供信息具有绝对的必要性。政府作为公民在政治上的委托代理人以及信息公开的预期利益明显高于其运作成本,是政府信息公开具备正当性与合理性的主要理由。在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中,政府既是制度的供给方,又是需求方。这就决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是一系列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的关键因素是WTO"透明度"规则的要求与国内治理需求的契合、信息产品及其价格因素以及信息市场。
2007年04期 No.120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洪亮;
在我国法人制度中,"事业单位"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而学校则是其典型代表。学校的民事法律地位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性质的界定及法律责任的承担。学校在性质上应是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公法法人。学校的民事责任主要是对辅助人的责任和机关责任以及对未成年人的监督责任。同时,基于公法法人的特殊性质,我国法律应当规定学校的特殊国家责任规则以及公务员责任规则。我国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在此方面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7年04期 No.120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龙著华;
作为权利救济之法,侵权法所保护的权利与利益是有边界的。从政策的角度考量,侵权法在界定该边界时,既要实现对受害人权益保护与民事主体行为自由的平衡,又要协调好侵权法与其他社会补偿制度之间以及受害人权益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伦理道德观念变迁之间的矛盾;从立法技术的层面看,应借助"一般条款+类型化"的技术手段来确定受侵权法保护的利益的具体范围。在"权利泛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侵权法不是万能的,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2007年04期 No.120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蒋悟真;
以经济法律规范中的主体为参照可以看出,以往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脱离立法与实践,致使理论的传承性与内容的重复性过强,囿于对独特性的强制性证成而忽略了经济法律关系在主体设置上的重要性,在"主体—行为"模式上缺乏持续而系统的研究路向。经济法主体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需要超越。拓补经济法主体理论框架的关键在于以"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为指引创新经济法主体的设置模式,并以"社会本位"为理念突出经济法主体的法益目标。经济法主体理论抽象的价值依归,在于发挥经济法中"人"的主体性。
2007年04期 No.120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幸红;
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人们科学、有效地开发、保护、利用水资源而建立的适应于流域自然特性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追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流域为单元实行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调整和平衡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的水环境资源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因此,在立法上应理清相关法律关系,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切入点,制定综合性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并根据各流域的特性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专门法规、规章。我国应该选择统一的一体化流域管理体制模式、明确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地位、职责和职权、完善水权法律制度和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建立一套适应水资源自然流域特性的统一流域管理制度,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04期 No.120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陈瑞华;
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程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行政化裁判程序。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只是通过秘密、书面和间接的阅卷工作对下级法院的事实裁判进行复审;不在公开的法庭上听取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意见;核准被告人死刑不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只采取秘密提审的方式,等等。这是一种司法裁判权的任意扩张,所带来的后果是当事人诉权的严重萎缩,不利于实现司法正义。学术界应该对这种寄希望于行政方式实现司法正义的制度设计进行反思。
2007年04期 No.120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3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赵宏;
为实现行政法治,德国法学界以司法判决为蓝本创设出了行政行为理论。作为重要的秩序构成要素,法的安定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应具有与制定法和司法判决一样的存续性。在对判决确定力进行制度移植的基础上,德国法从行政行为的存续性导出了存续力理论。存续力理论在德国法中具体体现在行政行为撤销与废止规则上,表现为对行政机关嗣后废弃行政行为权力的限制。由于存续力的产生,行政行为获得了与司法判决一样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法的安定性原则由此在行政领域得以真正贯彻。
2007年04期 No.120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赖早兴;
我国有学者将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要件分为本体要件与责任充足要件,也有学者分为实体性犯罪构成要件与程序性犯罪构成要件,这些表述的准确性值得怀疑。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要件应分为犯罪表面成立要件与犯罪实质成立要件,且犯罪表面成立要件与犯罪实质成立要件之间存在重叠关系,有时难以区分。英美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提供了实体法基础。与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相比,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无法为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提供实体法基础,因此,应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来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2007年04期 No.120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姜栋;
在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之间,美国反倾销法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选择了维护特殊利益的贸易保护。实际上,无论是WTO的反倾销规则还是欧盟的反倾销法,均表明公共利益才是反倾销法所关注的对象。而美国现实的政治经济背景决定了其反倾销法对公共利益漠视的必然性。基于对美国反倾销法的利益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寻求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途径,而且也促使我国在对外反倾销中更加关注公共利益。
2007年04期 No.120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蔡巍;
"公私共分罚款之诉"是《美国反欺骗政府法》规定的一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相关人在胜诉后,可以和政府共分被告人向政府缴纳的罚款,以此鼓励个人揭露与政府有交易关系的公司、企业诈骗联邦政府资金的行为,并以诉讼的方式挽回联邦政府所受到的巨额资金损失。"公私共分罚款之诉"以给原告物质鼓励的形式推动个人在公益执法中发挥有效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公益执法途径。
2007年04期 No.120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