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

法商研究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1119670

热点问题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宪法学论纲

    石绍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宪法语境中的生活展示。对现实宪法下的农民状况、观念宪法中的农民形态、成文宪法中的农民权利的分析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宪法学意义;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人权意蕴、宪法根据的解读则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宪法学内涵;确立农民平等的地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经营权属的流转、正确定位村民民主自治以及大力培育农村精神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宪法学举措。

    2008年05期 No.127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刑事诉讼参与人控告权保障制度立法的思考

    李建明;

    侦查、司法人员侵犯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或者对其进行人身侮辱的,属于严重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和司法侵权行为。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司法人员的侵权行为有权提出控告,旨在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人身权利免遭侵害,同时有效地防止因执法、司法侵权行为导致刑事错案。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法未能提供具体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以致刑事诉讼参与人的控告权严重虚化。为了使刑事诉讼参与人在诉讼权利和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我国应当尽早完善刑事诉讼参与人控告权保障制度的立法。

    2008年05期 No.127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风险控制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

    陈红;

    证券信用交易是海外资本市场颇受投资者欢迎的一种交易制度,但因其保证金的杠杆作用,也容易产生风险倍增的效应。证券信用交易的风险控制,涉及资本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是全球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建设的核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证券信用交易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券商的风险控制问题、投资者的信用账户管理问题、证券信用交易的"让与担保"问题、保证金制度的完善问题等。探寻这些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并寻求解决的思路与方法,是目前我国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制度建设的重点。

    2008年05期 No.127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法学争鸣

  • 需上级指示行政行为的责任——兼论需合作行政行为的责任

    叶必丰;

    需上级指示行政行为的对外责任主体是下级机关。未经指示所作行政行为并非无效,而由下级机关及其公务员承担责任。上级指示有瑕疵的,一般应由上级机关及其公务员承担责任,但瑕疵明显重大而仍予执行的,上下级机关及其公务员应共同承担责任。下级机关拟作行政行为有瑕疵而上级机关未予纠正的,需依据下级机关对事实负责、上级机关对法律适用负责的原则分担责任。其他需合作行政行为的责任则应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原则分担。

    2008年05期 No.12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转型时期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法规制

    张江莉;

    我国的行业协会是政府在形成市场和退出市场中的产物。因与政府关系的不同,行业协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行为类型,我国反垄断法应当有针对性地分别予以规制。行业协会行使政府权力的行为应当按照反垄断法规制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原则来进行规制;行业协会独立自治的行为可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法的一般经验来进行规制;而在政府支持下形成的反竞争行为,也不得以政府支持为由逃避反垄断法的审查。

    2008年05期 No.127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契约研究

    陈娴灵;

    撤诉契约是当事人双方所达成的由原告向法院撤回正在进行之诉以终结诉讼程序之合意。撤诉契约是一种诉讼行为,其对当事人及人民法院均有拘束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违反撤诉契约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救济机制,而从彻底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层面看,我国有必要在民事诉讼法中对违反撤诉契约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制。

    2008年05期 No.127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新视野

  • “文化的刑法解释论”之提倡——以“赔命价”习惯法为例

    苏永生;

    持"形式的刑法解释论"易使刑事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社会实践之间发生冲突;持"实质的刑法解释论"有可能将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而依少数民族习惯法认为值得处罚的行为解释为犯罪,出现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情况。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文化差异,因此,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当提倡既吸收了"形式的刑法解释论"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优点,又能够充分照顾到民族法文化传统的"文化的刑法解释论"。

    2008年05期 No.127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论消费者权利的人权维度——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管斌;

    在"公司帝国"肆虐的现代社会,人权的普遍关联性和至关重要性通过消费者权利得以体现。将消费者权利界定为人权,是对我国2004年"人权入宪"的有力回应,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共时性"融合的具体语境。对消费者人权维度的制度设计,我们必须基于"消费者是弱者"与"消费者主权"的理念,就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对经营者的权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企业的权利和在政府与市场互动中对政府的权利三个层面展开,通过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加以实现。

    2008年05期 No.127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陌生人社会与法治构建论略

    张清;王露;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张促成了西方的契约文明和契约社会,农业立国的中国则选择了伦理文化与家族社会。随着社会交往与社会流动逐渐增加,熟人关系网络与熟人信任的作用力和作用范围正表现出弱化的趋势。中国正处于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的阶段,而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制度信任,是维持新时期社会关系、实现由"熟人信任"走向"陌生人信任"、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2008年05期 No.127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论民法原则的规则化——以诚信原则与情势变更原则为例

    杨明;

    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协调社会稳定必要性与变化必要性之间的冲突实现对坚实而稳定的社会秩序的保障。法律秩序立足于既有的法律资料,其中包含原则与规则。从原则的具体适用来看,其表现为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运用。因此,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从原则和规则的关系理论出发,将原则规则化为"裁量性规则"和"客观性规则"。其中,裁量性规则为"是否适用该原则"的前提性判断依据,而客观性规则是将原则适用的法律后果予以制度化。这在民法诚信原则和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适用中有充分体现。

    2008年05期 No.127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汶川震灾后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制度研究——以我国物权法的完善为中心

    李连祺;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区分所有建筑物损毁,灾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刻不容缓。由于我国物权法上的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将严重影响我国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我国应借鉴各国或地区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重新简易表决制度,增设让售请求权,引入权利变换制度,完善住宅小区内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制度。

    2008年05期 No.127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从“事实之物”到“民法之物”——海域物权的形成机理及规范解读

    税兵;

    我国物权法消解了法观念、法技术与法制度等障碍性因素,在人类法制史上首创海域物权制度,使得近海海域从"事实之物"嬗变为"民法之物"。海域物权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固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抗拒,但用海者对排他性权利的利益诉求,又使之在实践中逐步生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23条应作目的性限缩解释,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矛盾突出的海域承包合同问题应结合历史因素作个案衡量。

    2008年05期 No.127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论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的一般原则

    吕明瑜;

    当下,在反垄断法中构建新的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制度是解决知识产权垄断问题的重要途径。构建新的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制度,一般原则的确立至关重要。在确立一般原则时,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1)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的程度问题,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同等对待原则应成为可供选择的原则;(2)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的范围问题,适用分类规制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3)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的基本分析方法问题,而合理分析原则能在对复杂经济事实的分析、比较中,客观、合理地确定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合法与违法,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规制的价值目标,因而具有一般原则的性质。故同等对待原则、分类规制原则和合理分析原则应成为这一新制度的一般原则。

    2008年05期 No.127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论股东停止侵害请求权——以司法救济为线索

    蒋学跃;

    公司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制度来源于民法,其价值诉求是以较小的成本阻止较大的损害发生。停止侵害请求权制度对公司内部有缺陷的治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弥补作用。在制度设计上,股东停止侵害请求权的行使主体除了股东以外,基于我国公司治理中监事会权力虚置的现状,还应将监事列为行使主体;股东停止侵害请求权请求制止的范围只能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和章程禁止的行为,违反一般性的注意义务和需要具体裁量的忠实义务的行为不应纳入制止范围;股东停止侵害请求权请求制止的对象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停止侵害请求权的救济措施是对没有停止实施相关行为的被申请人直接推定其行为具有过错,要求其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2008年05期 No.127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船舶司法拍卖的瑕疵担保请求权问题研究

    向明华;

    基于船舶物权制度的特殊性,船舶的司法拍卖不同于船舶商业拍卖和普通财产的司法拍卖。通过船舶的司法拍卖可以清除大部分船舶负担,买受人可就船舶债务的承担与相应债权人达成承受协议,就船舶展示后、交接前产生的品质瑕疵请求司法赔偿,并可就船舶的某些权利瑕疵向原船舶所有人索赔。

    2008年05期 No.127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外国法制借鉴

  • 论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司法调节功能——以美国联邦司法判例为线索

    郭殊;

    如何有效地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宪政课题,也是自古以来长期困扰我国的一个问题。化解这种难题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探索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美国在联邦制实践中形成了司法调节联邦与各州之间关系的功能,这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美国联邦司法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判例,以这些判例为线索可以发现:联邦司法调节功能是通过"弹簧"机制的运作来实现的。这种机制维护了美国政治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地方的自治与繁荣。

    2008年05期 No.127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英美破产受托人权力制衡机制及其借鉴

    陈雪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引入国际上通行的破产管理人制度,目的是要实现破产程序中管理主体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之目标。然而,该法有关破产管理人权力之制衡机制还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借鉴英美法中的相关法律机制,以上升至法律层面的道德规范对破产管理人的行为进行事前防范,通过刚性的制度规范对破产管理人的行为进行事后监督,构建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制度,从而建立我国破产管理人权力制衡机制非常必要。

    2008年05期 No.127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印度外资准入制度研究——以我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为例

    王宏军;

    最近几年,虽然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但我国企业在投资印度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印度虽然有设计良好的审批制度和较为开放的行业政策,但这些制度和政策本身也存在规则性不强、透明度不高等缺陷,而印度最近实施的国家安全审查做法又进一步降低了整个准入制度实施的效率。我国企业在投资印度时,应该针对印度外资准入制度的上述特点,在投资路线、审批渠道、企业形式、投资地点以及品牌经营战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08年05期 No.127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弃灰法”定位的再思考

    方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环境法学界在各种教材和论著中均将文献中记载的殷商和秦国"弃灰法"定位为环境法,并认为其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环境法。这是环境法学界抱持的一种长期性、整体性的错误观点。从环境法的视角解读"弃灰法"并不具有合理性,而对之最具合理性的两种解释是"发展农业说"和"禁止移祸行人说"。

    2008年05期 No.127 14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