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锦光;
以人为本的"人"首先是指个体的人,其次才是指社会性的人;以人为本的"人"主要并不是指自然和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是指具有人作为"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人。人类对于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认识是历史的、发展的。目前,我国在对人的认识上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诸多任务需要完成。
2008年01期 No.12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明儒;
限时刑法是对为适应一时的或特殊的情事而在一定时期禁止为某一行为或命令为某一行为的刑法规范的总称。通常应根据法规的目的与实质来考察限时刑法失效后是否还存在适用的合理性。委任行政规范虽不具有限时刑法之形式,但因其与空白刑法相结合即可以成为空白构成要件的禁止内容从而影响到行为的可罚性范围。如果仅仅是作为空白刑法的补充规范发生变更,那么仍应适用行为时之补充规范。
2008年01期 No.123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丽峰;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土地产权保护的核心是重构土地财产权与土地行政权、国家征地权的关系,使之真正成为农民自主支配的资产和经营资本,通过"产权-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机制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给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依据农民土地产权资本化经营的要求,国家建设征地补偿制度的创新思路是按照土地资本替代原则确定补偿标准。国家支持农民土地经营增值政策的可选方案就是在实现农民土地私人投入收益内部化的基础上逐步向超产权的收入均衡支持过渡。
2008年01期 No.123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文革;
我国现行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法律规定比较零散、不全面,在法律制度设计理念和原则、政府管制、市场调节、社会调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亟待完善。今后,深化我国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改革的总体取向是在土地、经济、环境综合决策的理念下,将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制度体系。
2008年01期 No.123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许德风;
对债权人而言,保证可以带来显著的收益。但在实践中,保证的应用面临着两项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控制的成本:一是保证可能被过度应用与被弃之不用而产生的经济成本;二是保证被企业法人及其所有者用来损害企业债权人利益而形成的成本。这两项成本的产生均源于信息不对称,即债权人无法充分了解保证人对外提供保证的情况。为有效控制这两项成本,应设立保证登记制度。登记的、有优先效力的保证,在效果上相当于"全面的浮动担保"。设立保证登记制度不但与现行法律制度不冲突,而且还可以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浮动担保制度规定的不足。
2008年01期 No.123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玉烨;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进程中,有必要首先明确其政策目标,它关系到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保护实质性条款的制订,对各项具体制度的设计具有决定性意义。相应于传统文化的特性与价值,传统文化法律保护的政策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承认价值与增进尊重、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其他目标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或者在具体制度中予以体现。
2008年01期 No.123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杨解君;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存在技术瓶颈、成本障碍、制度困扰等一系列问题;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立法则存在立法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实及其发展不相适应、立法过于抽象且难以适用、法律政策化、制度的配套跟进不到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确立新的立法思维,从立法理念、法律框架与调整方法、立法内容与制度衔接、政策与法律手段的选择、立法技术等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
2008年01期 No.123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军;
犯罪具有两面性:从本质上讲,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犯罪也有其生成与存在的合理性,而且犯罪作为整体也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犯罪时要避免绝对主义的犯罪观,克服重刑主义和泛刑论思想,树立辨证的、理性的犯罪观和刑法谦抑性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培育与现代刑事法治精神相一致的刑法文化。
2008年01期 No.123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元元;
保健品荐证广告的法律规制是一个充分展示任何制度建设都必须考虑信息约束的重要课题。基于其"信任品"的信息特质,信息成本决定了保健品的荐证广告应以"效验宣传禁止"作为代言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判断标准。该判断标准为不具备专业信息优势的代言人构筑了自我保护机制,也避免了在权利相互性视角下对广告形式选择权的过度限制。但是,如果不把应然层面的高查处概率转变为实然,"效验宣传禁止"的信息比较优势反而会蜕变成激发虚假代言的诱致性因素,"藏秘排油案"的生成机制就展现了这一异化过程。作为法律规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是否涉及效验宣传为核心建立违法代言信息系统将促进代言人声誉约束机制的形成,并减少追究代言责任的执行成本。
2008年01期 No.123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程雨燕;
我国环境罚款数额设定因基础理论的整体缺位、立法技术的滞后粗糙而存在设定随意、漠视个性以及操作性不强等诸多立法缺陷。对于环境罚款数额设定的立法应以罚款的一般立法价值的衍生变量及其量比规则作为理论基点,立足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复杂特质,依据环境罚款数额设定立法的科学规律,就环境罚款数额的设定方式、倍率与数值、距差弹性、组合运用以及处罚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与创新。
2008年01期 No.123 12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李浩;
委托调解是我国法院为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而创设的一种新的调解方式。委托调解的性质应当依法院介入调解活动的程度而定;委托调解的范围一般宜限定为简单的民事案件;委托调解应当遵循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原则、及时原则和保密原则。为了规范委托调解的实施,实行委托调解的法院还需要制订有关委托调解的程序规则。法院附设的人民调解作为委托调解的常规方式应当积极推广。
2008年01期 No.123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