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

法商研究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1075635

热点问题

  • 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司法改革

    熊秋红;

    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发生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法治原则要求惩罚犯罪应当建立在充分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国际化、宪法化、社会化已经成为现代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既应对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世界性潮流作出回应,也应对中国的社会转型作出回应。

    2007年06期 No.12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述评与启示

    何华;

    2007年7月10日,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判决中国浙江东正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并销往美国的GFCI产品不侵犯美国Leviton制造公司的产品专利。中国浙江东正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在这场海外知识产权角力中的获胜改变了中国企业在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长期不胜的局面。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专利权已从单纯的私权演变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工具,专利诉讼的功能也从维权扩大为企业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建立市场进入前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知识产权诉讼费用保障机制,以应对不断增多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2007年06期 No.122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海外证券信用交易规制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陈红;

    证券信用交易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成熟的一种交易制度。狭义上的证券信用交易,也即融资融券交易,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委托、担保、借贷三层法律关系。围绕这些法律关系,世界各国或地区均建立了证券信用交易法律监管体系。但由于证券信用交易的发展有极强的路径依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法律背景的差异、政府监管理念的不同、市场发达程度的不一,其交易模式与监管模式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借鉴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对其法律制度精髓进行移植的同时,进行本土化的选择与创新,是目前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建设的核心。

    2007年06期 No.122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法学争鸣

  • 走出困境:法律论证的认识论再思考

    王晓;

    "明希豪森困境"和"休谟问题"是困扰人类智慧的两大难题。针对第一个难题,哲学界提出了基础论、外在基础论、融贯论以及基础融贯论等理论学说来解决,但是基础论、外在基础论和融贯论都各有缺陷。相比之下,苏珊.哈克教授的基础融贯论能更好地解决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对于第二个难题,事实与价值实质上常常缠结在一起,很难截然两分。在法律论证领域中也同样存在认识论困境所带来的疑惑,因而需要借鉴哲学认识论的最新成果来修正法律论证的基本进路。

    2007年06期 No.122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基本权利冲突认识的几个误区——兼与张翔博士、马岭教授商榷

    徐振东;

    基本权利是现实化的权利,而非抽象意义上的权利;是公民可以直接主张的权利,而非只有诉诸法律具体化才有实效性的权利。基本权利冲突原为私权利之间的冲突,但由于国家公权力介入解决权利争端,从而使这种冲突转化成宪法层次上的权利冲突。"内在理论"与"外在理论"分别对基本权利保障范围采取了从严与从宽的认定标准。"外在理论"虽然有利于实现基本权利效力的最大化,但也不能使基本权利涵摄生活中的一切事项。

    2007年06期 No.122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出罪”

    夏勇;

    "出罪"指司法定罪活动中把有罪归为无罪的情形。"出罪"的前提是有罪,而判断有罪与否是实体定罪问题,其标准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根据法制原则,严格按标准定罪,就不可能存在实体法上的"出罪",只能在确认或承认有罪的基础上以诉讼措施"出罪"。罪刑法定原则具有限制"入罪"的意义,但并没有"出罪"的功能。"疑罪从无"有实体的与程序的分别,但也不是"出罪"的原则。

    2007年06期 No.122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董保华;

    以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为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确立了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基本模式的用工制度。其中,一些制度的设计不仅有违法理而且缺乏对底层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主的模式将对我国的用工制度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必然产生劳动关系短期化等新问题,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当对固定期限合同与无固定期限合同进行双向改革,以形成新的劳动关系的平衡。

    2007年06期 No.122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9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违反信息义务致损的民事救济——从德国法与英美法之比较展开讨论

    李静;

    违反信息义务可以导致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后果。德国法主要依赖扩张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途径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英美法主要依据侵权法来救济违反信息义务中的受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仿效德国法规定了缔约上过失制度,结合其他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基本上解决了合同中违反信息义务造成损失的救济问题。但我国现行法对没有交易关系的第三人违反信息义务该如何处理,没有作明确的规定。在未来立法中是否规定不实表示这一具体侵权行为类型,取决于未来民法典中合同法部分是否保留缔约上过失制度。

    2007年06期 No.122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信赖保护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朱广新;

    我国私法学者研究信赖保护问题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四个,允诺禁反悔理论、权利外观理论、富勒的信赖理论和缔约上过失理论。这些信赖保护理论在历史沿革、内涵及以及在特定法域中的体系定位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基本构造、社会意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又存在重大差异。当前的一些关于信赖保护理论的来源的研究成果存在诸多谬误和不当,应予纠正。

    2007年06期 No.122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6 ] |[阅读次数:0 ]
  • 信托的担保功能在商事活动中的运用——以Quistclose信托为视角

    陈雪萍;

    信托通过信托财产权的分离机制向债权人提供信用担保,信托担保功能的发挥以双重所有权制度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为基础。英、美等国利用信托担保功能创设了担保信托,其中以英国的Quistclose信托最为典型,目前其已发展成为商事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安全保障措施。英、美等国利用信托的担保功能不断创新信托品种,我国应对此予以借鉴,利用信托之担保功能创新我国的信托品种。

    2007年06期 No.122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研究——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分析对象

    陈苇;

    通过对农村家庭暴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暴力仍较为普遍地存在,且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类型。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分析,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农村家庭暴力是对农村妇女基本人权的严重侵害。我国农村防治家庭暴力工作应遵循以下思路逐步推进:(1)在法律制度构建方面应注重完善地方性反家庭暴力立法;(2)结合我国实际,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3)构建防治家庭暴力的社会合力系统。

    2007年06期 No.122 9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5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立法本意与行政执法实践的冲突与协调——以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理解与适用为分析对象

    沈福俊;

    一个关于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理解与适用的案例,折射出行政机关对执法依据的理解与立法本意之间的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听证范围规定的立法本意并不局限于法条所列举的三种行政处罚。部分地区和部门以及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解与立法本意有较大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是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法律的规定。应当以现代法治的正当程序理念为基础,从法律的功能、法律的精神和实质法治的角度来理解法律的规定。不应当通过司法解释机制,而应当通过加强立法解释机制,来协调立法本意与行政执法实践之间的冲突。

    2007年06期 No.122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

    章武生;

    近年来,为适应解决我国转型期社会纠纷的需要,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大调解机制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尽管大调解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制约。目前,我国大调解机制构建的价值取向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专门的大调解领导协调机构,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相关机构和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此外,还要正确看待和处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

    2007年06期 No.122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4 ] |[阅读次数:0 ]
  • 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若干问题研究——以仲裁协议为视角

    孙南申;

    涉外仲裁是我国解决中外贸易与投资争议的重要法定形式之一。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不仅在于解决仲裁管辖与司法管辖的冲突,而且对于涉外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涉外仲裁协议的认定及效力、仲裁协议的准据法确定、仲裁协议内容与范围的解释都将成为司法审查的重要内容。

    2007年06期 No.122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外国法制借鉴

  • 私法理念在《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的复兴及其启示

    焦富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俄罗斯推行的社会经济改革促进了市民社会的成长,为《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确认自然理性和权利思想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社会基础。《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确立的民法基本原则以及关于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凸现了俄罗斯联邦民法的私法精神。在制定中国民法典的今天,有必要对《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作更为全面、科学和切合历史的理解,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生成的历史轨迹,真正揭示出最能体现其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之所在,从而为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深邃的启迪。

    2007年06期 No.122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贸易法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左海聪;

    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关系,美国对华待遇也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产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为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出口扩张措施和进口救济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对中美贸易发展方向的影响是有限的。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不是由政府的调控措施所决定的,而是由中美两国经济间存在的比较优势以及互补性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贸易额在未来将会继续增长,中美贸易关系仍将在美国贸易法和WTO的法律框架下持久而平稳地发展。

    2007年06期 No.122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新视野

  • 刑法思维的属性研究

    陈航;

    刑法思维是指人们以刑法或者以特定的刑法观念为坐标、尺度,对罪刑关系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予以处置的认知活动。欲强化刑法思维方式的历练,首先就必须深化对刑法思维属性的研究,而研究刑法思维的属性,应从法律思维的共同属性与刑法思维的特有属性两个方面进行甄别。刑法思维除具有法律思维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如下特有属性:以罪刑关系为分析线索,以刑事处罚根据的探寻为起点,以"宁纵勿枉"为价值取向,以关注"损人"而非"利己"为评价基准。

    2007年06期 No.122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刑法思维之变革: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以刑法的适用为视角

    吴学斌;

    概念思维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而无法在刑法条文的不变性与犯罪事实的可变性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类型思维是刑法适用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其优越性在于它是一种实质的、规范的、价值的思维模式。在刑法适用的过程中进行类型思维,既是准确理解刑法中犯罪构成要件的意义、保障刑法简洁性、正义性和安定性目标实现的需要,又是保障刑法价值判断目标和刑法目的实现的需要。类型思维尽管与概念思维分析理路相左,但是它并不排斥概念本身。

    2007年06期 No.122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分裂及其意义

    孙曙生;

    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法制现代化的背景下开始的。在世界现代性哲学话语充满困境的氛围中,中国的法学话语也处于分裂的境地。当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分裂,一方面对中国现代性的法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此以往,也将阻遏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007年06期 No.122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明者为法,微道是行”解诂——兼论黄老法律观

    王沛;

    对于先秦文献中屡次出现的黄老学说的重要术语"明者为法,微道是行",前人解释各异。将诸文献前后联系起来并结合相关注疏看,其"微"当训为"隐行",全句语意则涉及黄老学说中的"道"、"法"之辨。此术语与黄老法律观中的"刑德"、"夜行"二理论密切相关,对理解战国后期法律思想之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007年06期 No.122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