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

法商研究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1119670

热点问题

  • 废除死刑的宪法学思考

    上官丕亮;

    死刑的废除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宪法学问题。世界各国死刑的废除,既与生命权是否入宪相关,也与是否设立了死刑的违宪审查制度密切相关。对于死刑是否违宪,目前世界上存在“违宪说”、“合宪说”和“折中说”等多种学说,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对死刑的态度,决定着死刑的存废。宪法中的生命权及其违宪审查制度的缺位是我国死刑制度屡遭诟病的重要原因。我国应当从宪法上的生命权入手,有步骤分阶段地将生命权入“宪”、入“法”,强化公民的生命权意识,并设立死刑的违宪审查制度,以实现限制乃至最终废除死刑的目标。

    2007年03期 No.119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二元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农地法律制度创新——一个产权的视角

    袁铖;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现行农地法律制度与我国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亟待改革。受传统二元结构的影响,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二元性特征显著,作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必须随着二元结构的转型而与时俱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确保农民与国家、集体在土地关系中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应成为今后农地法律制度创新的主题。

    2007年03期 No.119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外层空间的军事化利用及其法律规制

    李寿平;

    目前,外层空间军事化已成现实并正朝着武器化方向发展,新一轮外层空间军备竞赛也一触即发。尽管现行国际空间法“和平探测与利用外层空间”的立法旨意在于外层空间的完全非军事化,然而,面对外层空间军事化趋势的加剧,现行国际空间立法的局限性也日趋明显。防止外层空间进一步军事化、武器化及外层空间军备竞赛,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也需要有效的监督、核查和协调机制。

    2007年03期 No.119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9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立法建议

  • 论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模式

    卢海君;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使用者的一项民事权利,应当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我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制度采取的是“具体规定性”立法模式,这一立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科技发展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未来的著作权立法应当改合理使用制度的“具体规定性”立法模式为“抽象规定性”立法模式,规定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和一般构成要件,并规定著作权人阻碍合理使用权实现的法律责任,以保障使用人合理使用权的实现。

    2007年03期 No.119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7 ] |[阅读次数:0 ]
  • 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论纲

    孙佑海;

    制定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对于推进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预防污染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法的框架应当包括总则、基本管理制度、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激励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七部分。循环经济法最核心部分的法律制度,应当规定循环经济评价与考核制度、重点企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定额管理制度、鼓励、限制、禁止的名录制度、循环经济市场准入制度、循环经济实施的基本顺序制度、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等法律制度。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法,将为建立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巨大作用。

    2007年03期 No.119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保护不足与保护过度——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的“度”

    钱叶芳;

    劳动法的社会法属性要求其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应当适度。目前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保护水平与世界各国相比整体上有较大的差距。确定我国劳动法适度保护的考察标志应综合考虑劳动者保护的国际状况和我国国情,兼顾人权、国家利益、公平精神和道德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存在着对劳动者保护不足和过度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缺憾,建议作出修改。

    2007年03期 No.119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优胜劣汰与优胜劣不汰——人类社会生存竞争规则的道德底线

    周安平;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过度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物性法则越来越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生存竞争的终极法则。优胜劣汰是生物进化的自然法则,作为人类的生存竞争规则,它衍生出了许多社会问题:为歧视辩护;掩盖不公平的规则;与强势者结盟,劫贫济富;追求统治,忽视和谐。而且优胜劣汰的生物性法则作为人类竞争规则在理论上也是不能自足的:(1)生物竞争是异类竞争,而人类竞争是同类竞争;(2)生物对自然环境只是被动适应,而人类对社会环境则具有主动建构的能力;(3)人类社会具有道德性,而动物王国则缺乏。鉴此,为弱势群体的人权提供最低的法律保障是优胜劣不汰,适者生存,不适者也能保证基本生存。

    2007年03期 No.119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论宪法学者当下的使命

    胡弘弘;

    社会转型作为社会实践的整体性变迁,不仅使宪法学者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身处这个时代的宪法学者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当下,宪法学者在正确认知社会转型和自身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应当恪守基本学术规范,打造逻辑自足的宪法学基本理论体系与成熟的宪法学基本范畴,在研究态度上要更具中国问题意识,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创新与批判同在,在研究成果上注重对宪法实现的贡献。

    2007年03期 No.119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止犯有效性认定中的两个疑难问题探析——兼评德、日两国的相关学说

    程红;

    作为中止犯成立条件之一的有效性在认定时通常存在两大疑难问题:(1)其他原因防止了既遂结果的发生与中止犯有效性的认定问题;(2)其他原因导致既遂结果的发生与中止犯有效性的认定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案是:在既遂结果本来就不可能发生的场合,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真挚的中止行为,或者在利用其他因素阻止了既遂结果发生的场合,只要行为人付出了与自己独立防止既遂结果发生同等程度的努力,均应认定其中止犯的成立;若行为人是通过第三者实施中止行为,只能是在第三者实施中止行为比行为人亲自实施中止行为对消除既遂结果的发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且行为人必须满足第三者为避免既遂结果的发生所提出的协助要求时,才能认定其中止犯的成立。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案是:应着重考察中止行为在没有出现其他介入因素时能否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以及其他原因是否导致行为人中止行为之前的犯罪行为与既遂结果发生之间因果关系的中断。

    2007年03期 No.119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器官移植受益人的权利保护及其限制

    彭志刚;许晓娟;

    在器官移植中,法学界对供体人的权利、义务关注较多,而对包括受体人在内的器官移植受益人的权利义务的关注似乎不够。事实上,不但器官移植受益人所承担的一部分与移植有关的义务需要关注,而且器官移植受益人的民事权利及其限制也应该受到重视。由于不同情况下器官移植受益人的权利特征不同,不同的器官移植受益人的权利限制途径也不同,因此立法应该对器官移植受益人权利及其限制作出相应的回应。

    2007年03期 No.11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孟令志;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未成年人受抚养、受教育等权利已有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有关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却较为薄弱,在立法上存在法律体系散乱、条文过于简略、抽象等诸多缺陷。因此,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十分必要。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涉及未成年人财产范围的界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的权利义务、限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的处分等基本问题。我国对未成年人财产的保护应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区分亲权与监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完整的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法律体系。

    2007年03期 No.119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民事诉讼程序权利的保障:问题与对策

    李浩;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由强职权主义模式转为当事人主义模式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当前诉讼实务中仍然存在着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认定未经辩论的事实、未能适时公开法律见解和心证、强调中立而忽略实质平等、对调查取证过于消极、过分追求诉讼效率。为强化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需要增强辩论原则的约束性、要求法官适时公开法律见解和心证、适度帮助弱势一方当事人、适当行使调查取证权、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2007年03期 No.119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起诉书撰写方式之缺陷及其弥补——以诉因制度与起诉书一本主义为参照系

    张泽涛;

    诉因制度既是英美法系国家对抗制诉讼模式的标志性特征,也是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起诉书一本主义一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诉因制度要求起诉书的事实记载只能简明扼要地围绕犯罪构成要件而展开。我国现行的刑事起诉书的撰写方式存在诸多缺陷,具有浓厚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色彩。虽然我国大多数学者主张借鉴起诉书一本主义来完善我国的诉讼模式,但大都忽视了诉因制度对于建构起诉书一本主义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时应该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对抗制诉讼模式中的诉因制度,以弥补我国刑事起诉书撰写方式之缺陷。

    2007年03期 No.119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规则的新发展——兼论我国的立法与实践

    王立君;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是国际法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其理论基础源于国家主权原则以及由该原则引申出的国家平等与独立。关于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适用范围,长期以来存在“绝对豁免论”和“限制豁免论”之争。目前,“限制豁免论”正在逐步取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也采纳了“限制豁免论”,而且还在商业交易等问题上对国家管辖豁免规则作出了某些新规定。我国虽然一贯主张国家及其财产管辖的绝对豁免,但目前的态度有了新变化,开始接受“限制豁免论”。

    2007年03期 No.11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法学争鸣

  • 论中国宪法学方法论的转型

    梁成意;

    由于为历史条件所限,中国宪法学虽然认识到了作为方法论的具体现象———具体的宪法学研究方法,却没有自觉地探讨关于宪法学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论———方法论,这也是世纪之交的中国宪法学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认识,中国宪法学必须构建以“辩护”与“发现”为共同目的、以概念与(实际)问题互动为内容、以多元方法之间的有效互补为特征的方法论,并应特别关注系统的方法在宪法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2007年03期 No.119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应急行政主体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戚建刚;

    我国传统应急行政主体制度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重分散型和专业型的应急主体,轻综合-协调型的应急主体;重临时型的应急主体,轻常设型的应急主体;重处置阶段的应急权力之配置,轻预备和预警阶段的应急权力之配置;重国家行政机关的应急权力之配置,轻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应急权力之配置。基于此,我们需要遵循“公”与“私”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平”与“战”相结合以及“统一领导,分类、分级”等原则来重构我国的应急行政主体制度,形成综合-协调型、专业-技术型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应急主体“三位一体”的模式。

    2007年03期 No.119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新论

    王志祥;

    行为人的行为只有符合基本犯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且发生了加重结果,才能被认定为结果加重犯的既遂。在基本犯未遂而加重结果发生的场合或者在加重结果出于直接故意而未发生加重结果且基本犯既遂的场合,均有可能成立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在加重结果出于直接故意而未发生加重结果且基本犯未遂的场合,更是可以成立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2007年03期 No.119 11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

    吴丹红;

    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后,不仅原有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厘清,相反还陷入了新的矛盾之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权力、任务、价值、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误区,阻碍了陪审制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当正视陪审制度功用与现状之间的巨大裂缝,重新评价与反思陪审制度改革的成败。对于陪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其改革方式必须与司法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否则,我国的陪审制度就仍然只具形式意义。

    2007年03期 No.119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5 ] |[阅读次数:0 ]

外国法制借鉴

  • 南非学费制度的合宪性之辩及其启示

    陈红梅;

    南非学费制度引发了一场宪法大讨论。南非政府认为在压缩财政开支的前提下,收取学费是补充学校资金、防止公立教育崩溃的有效措施;而南非教育权规划委员会则认为学费制度不仅剥夺了公民的受教育权,而且违背了教育平等权,是违宪的。南非这种以学费为突破口从宪法的高度来探讨教育权和教育平等权的做法对认识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难题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

    2007年03期 No.119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德国公司治理立法的最新进展及其借鉴

    彭真明;陆剑;

    2002年德国完成了《德国公司治理法典》的制定工作,并于2006年6月进行了最新修订。《德国公司治理法典》本身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通过修订《德国股份法》第161条,在《德国股份法》上创立“遵循或解释原则”,使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德国公司治理法典》囊括了公司各组织体的治理规范。其创新之处在于:注重协调监事会与董事会的运作关系;注重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新设中期财务报告制度;强化财务报告审计人的义务;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和董事的薪酬披露义务。《德国公司治理法典》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的公司立法应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模式,有效吸收具有普适性的优秀制度。

    2007年03期 No.119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0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中西之争向古今之争的转换——蔡枢衡法学理论之解读

    孔庆平;

    蔡枢衡认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改革,虽然是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形影响的结果,但本质上还是符合社会历史法则的发展的。要解决“法律自法律,社会自社会”的问题,不在于法律本身之修正,而在于旧道德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的改变,即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化。蔡枢衡立足于社会进化理论,将东方与西方的差异转换成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但由于社会进化理论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因而蔡枢衡并不能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改革中存在的法律与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

    2007年03期 No.119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