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明安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 ,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由集体讨论决定。由此可见 ,公众参与将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公众参与可以增强行政过程的正当性 ,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及理性化程度 ,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公众参与机制的诸多问题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 ,本刊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就“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展开探讨 ,以期对丰富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有所帮助
2004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杨建顺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 ,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由集体讨论决定。由此可见 ,公众参与将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公众参与可以增强行政过程的正当性 ,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及理性化程度 ,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公众参与机制的诸多问题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 ,本刊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就“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展开探讨 ,以期对丰富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有所帮助
2004年03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0 ] - 朱芒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 ,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由集体讨论决定。由此可见 ,公众参与将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公众参与可以增强行政过程的正当性 ,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及理性化程度 ,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公众参与机制的诸多问题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 ,本刊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就“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展开探讨 ,以期对丰富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有所帮助
2004年03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方世荣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 ,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由集体讨论决定。由此可见 ,公众参与将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公众参与可以增强行政过程的正当性 ,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及理性化程度 ,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公众参与机制的诸多问题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 ,本刊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就“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展开探讨 ,以期对丰富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有所帮助
2004年03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茂林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2004年03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秦前红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2004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赵凌云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2004年03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冶陶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2004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佑启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2004年03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熊秋红
随着司法证明方式的变化 ,鉴定结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但现行司法鉴定体制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体制 ,应当围绕鉴定权的归属与控制问题 ,重点从弱化鉴定机构的官方色彩、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控制、赋予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人的权利、充分发挥鉴定人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健全司法鉴定违法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2004年03期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赵红梅,于文轩
在现代社会 ,不应仅将设立环境权视为解决社会个体利益冲突的法律手段 ,而应确立环境权的设立是为解决社会整体利益冲突的法理念。由于民法中的地役权和相邻权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局限性 ,因而不应在这两项民事权利的下位阶构造环境权。构造环境权的法技术应为入宪和由环境保护基本法作出专门规定及制定保护公民环境权的特别法 ,并应以国家 (政府 )职能的重塑为核心
2004年03期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黎江虹
物业税是对我国现行税种的替代和有机整合。物业税立法模式的选择不仅承载着我国财产税制价值目标重新定位的诉求 ,而且还面临着诸多制度层面的挑战。在中国现阶段 ,物业税采个别财产税的混合分离制是平衡物业税价值目标和我国现行征管制度间冲突的最佳选择
2004年03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苏力
当代中国法官的专业素质问题是一个因中国社会转型而发生的司法知识转型的问题。尽管从理论上看法学院的教育培训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促成法官专业素质的提高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以现有的法学院传授的知识不大可能弥补这一缺陷 ,而必须通过司法实践知识的积累和法学院教学的改革来完成
2004年03期 6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1 ] |[阅读次数:0 ] - 吴汉东
新国际贸易体制的形成、新技术革命的产生以及新民事立法浪潮的出现 ,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知识产权法应不断修改完善 ,顺应历史潮流 ,逐渐步入国际化、现代化与法典化的道路
2004年03期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董炳和
知识产权之无体 ,并非由权利的无体所致 ,而是由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所致。知识产权的客体与作为物权客体的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具有可比性。知识产权的财产属性不是通过对客体的利用而是通过控制对客体的利用体现出来的 ,构成法律意义上财产的不是知识产权的客体而是知识产权权利本身 ,知识产权与物权具有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因此 ,按照物权编的模式在民法典中设立知识产权编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
2004年03期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李玉文
时间因素是继续性合同的本质属性 ,由此决定继续性合同在抗辩权的运用和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方面有其特殊性。继续性合同可以存在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继续性债权在诉讼时效期间和起算点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不能适用统一的诉讼时效起算点 ,而应从那些个别、支分给付不同的生成时点分别起算
2004年03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梅夏英,方春晖
优先权是指依据债权的性质 ,给予某一债权人先于其他债权人 ,甚至先于抵押权人受清偿的权利。各国立法基本上将优先权分为四类 ,即针对特定动产的优先权、针对特定不动产的优先权、针对一般动产的优先权以及针对一般不动产的优先权。优先权体现的是某些债权特别的效力 ,而不是与物权或债权等同的权利。我国民法中优先权制度的构建应解决如下问题 :优先权制度在民法体系中的定位 ;优先权制度自身的结构 ;优先权的登记制度 ;优先权的顺位
2004年03期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0 ] - 刘兴桂,刘文清
物业服务合同即物业管理合同。物业服务合同主体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主体和普通物业服务合同主体。前者包括物业管理企业与建设单位 ,后者包括物业管理企业、业主或业主团体。我国物业服务合同的主体包括物业管理企业、业主或业主团体
2004年03期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0 ] - 刘士心
等价性问题是大陆法系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的主流 ,其基本含义是以不作为方式实现的犯罪事实在违法价值上与作为相等。等价性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的问题 ,其实质是犯罪构成事实的等价。等价性是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独立要件 ,其功能是明确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可罚范围 ,维护罪刑法定。等价性的判断 ,应当区别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类型分别进行
2004年03期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樊启荣
“满足被保险人合理期待”作为一种新兴的保险法益思潮 ,由美国法院 2 0世纪 70年代所创制与倡行 ,并已演化为保险合同法的新原则。作为法官解释保单格式条款的新规则 ,该原则不仅超越了传统保险合同解释理论 ,而且背离了“明示合同条款必须严守和履行”等合同法基本原理和理念。作为对保险信息分布不对称的司法规制 ,该原则宣示了禁止保险人滥用其制度性优越地位的新兴公共政策 ,张扬了保险人应主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法理思想 ,在世界范围内引领着一种全新的优先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法益思潮 ,其精髓值得我国保险立法汲取
2004年03期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0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0 ] |[阅读次数:0 ] - 陈兴良
对不以骗取税款为目的的虚开发票行为如何定性涉及是否承认非法定目的犯的问题。如果承认非法定目的犯的概念 ,则上述行为不能定虚开发票的犯罪 ,只能根据其手段行为定偷税罪 ;否则 ,结论相反。芦才兴案、郑时杰案、崔孝仁案的审判结果表明 ,虽然《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虚开发票罪的成立必须具备骗取税款的目的 ,但事实上这一目的应当作为该罪成立的必要条件
2004年03期 12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0 ] - 刘计划,李大伟
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1年 12月 2 6日、2 0 0 2年 9月 10日公布的两个司法解释 ,对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增强了再审的可操作性。其中许多规定体现了现代诉讼理念 ,具有进步意义 ,但有些规定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将审判监督程序由职权监督程序改造为权利救济程序 ,并改称为再审程序 ,还应对再审程序继续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善 ,以充分发挥其救济冤错的应有功能
2004年03期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