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失效法律治理的优先路径——“产业政策内容法律化”路径的反思
刘桂清;
摘要(Abstract):
经济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产业政策法律化程度低,约束力和强制力不够,导致政策在具体实施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作为一种治理对策,首先需要将政府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但实际上,我国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行的产业政策并不缺乏约束力和强制力;相反,行政干预过于强烈和随意,以致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才是产业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根源所在。鉴此,应从追求普遍性的产业政策内容"入法"转向对政府产业调控行为予以法治约束,如此才能控制政府权力,防范产业政策对市场竞争的限制、排斥或扭曲。
关键词(KeyWords): 产业政策失效;法律治理;产业政策内容法律化;产业调控法治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项目(2011LZ060)
作者(Authors): 刘桂清;
DO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5.02.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2013年3月20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将实施破产重整。参见李妍:《光伏教父退位:地方政府过猛助推绑架企业和企业家》,《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3月26日。
- ②这是目前学术界的流行观点,散见于多位学者的论述之中,主要文献如王健:《产业政策法若干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王先林:《产业政策法初论》,《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卢炯星:《论宏观经济法中产业调节法理论及体系的完善》,《政法论坛》2004年第1期;张波:《论我国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及实施制度重构》,《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王立君:《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产业政策法律化思考》,《法学》2011年第6期;李青贤、张志华、苏婷:《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产业政策法的发展与完善》,《天津经济》2014年第9期。
- ①丁道勤:《我国产业政策法律化研究——以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视角》,《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8期。
- ②张士元:《完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法学》2010年第9期。
- ③不论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水利产业政策》、《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部门性产业政策,还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专门性产业结构政策,绝大部分都没有采用法律的形式。
- ④段钢:《论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 ⑤参见罗豪才、宋功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中国实践》,《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 ⑥[英]弗里德利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64页。
- ⑦周光辉:《论公共权力的强制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5期。
- ①参见漆多俊主编:《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 ②参见李平、江飞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评价与政策取向探讨》,《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 ③[英]弗里德利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64页。
- ④[日]根岸哲:《日本的产业政策与行政指导》,鲍荣振译,《环球法律评论》1992年第1期。
- ⑤参见江飞涛、李晓萍:《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中国产业政策的取向与根本缺陷》,《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9期。
- ①参见叶卫平:《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垄断法思考》,《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 ②参见冯晓琦、万军:《从产业政策到竞争政策》,《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 ③参见何圣东:《政府产业管制中的非理性倾向分析》,《经济学家》2007年第3期。
- ④参见邱林:《山钢重组日钢的非市场化成因》,《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9月14日。
- ⑤参见陈姗姗:《国务院要求推进南北车合并避免恶性竞争,国务委员督办》,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41028/015520656323.shtml,2014-10-28。
- ①参见张牡霞、宦璐:《国资委今年斥13亿支持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00819/01348506778.shtml,2010-08-19。
- ②参见以轩:《十大国企获巨额补贴,金额堪比创业板全部盈利》,《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5月2日。
- ③参见王廷惠:《竞争与垄断:过程竞争理论视角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 ④转引自任云:《日本产业政策再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第4期。
- ⑤参见谢丹:《谁在掏空尚德?》,《南方周末》2012年10月11日。
- ⑥卓志强、于垚峰:《光伏跃进之行业反思:地方政府的冲动与溺爱》,《每日经济新闻》2012年6月22日。
- ⑦参见王勇:《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分析》,《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8期。
- ①参见余昺鵰:《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日本型市场经济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 ①参见包小忠:《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政策衰微的原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 ②卢现祥:《对我国产能过剩的制度经济学思考》,《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
- ③学术界对日本的经验介绍最多,此外也有介绍美国经验的,参见宾雪花、何强:《美国产业政策立法及对中国的启示》,《法学杂志》2013年第8期。
- ④叶卫平:《产业政策法治化再思考》,《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
- ①参见刘志彪:《建设统一市场呼唤产业政策率先转型》,《光明日报》2014年3月15日。
- ①参见岳彩申、王利理:《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民主评估机制》,《法学》2010年第9期。
- ②深圳市2009年公布了《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提出要将深圳“建成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LED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然而,2013年3月,在没有公布任何解释和理由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府突然宣布废止该规划。参见《深圳突然废除LED产业发展规划,业内猜测被政府抛弃》,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30430/103115318121.shtml.,2013-04-30。
- ①参见刘继峰:《俄罗斯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之借鉴》,《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
- ②参见张占江:《竞争倡导研究》,《法学研究》2010年第5期。